门楼
门楼:以前传说是金大门,苏黛香重新修缮后,用纯金做新月在“邦克”楼上,因此而得名。据说,文革期间被毁坏,现在已经看不到金新月了。
高低礼拜寺
高低礼拜寺,也叫豪华礼拜寺,台阶为7级,这与伊斯兰教尚七有关。高礼拜寺高出地面二三米、坐北朝南,前台用天棚覆顶,后面有祈祷室。廊正中采用藻井式天棚彩绘,木压条拼合和装饰彩绘相结合的艺术形式。四周边梁绘制各种图案和风景,花木漆画;廊檐采用维吾尔特有的石膏浮雕造型。14根木柱精雕细刻,古朴、精美。山水花卉,水墨丹青,描绘出一幅人间胜景,顺从与虔敬……
低礼拜寺低于地面约2米,坐西朝东,里面有穹顶,而这种建在地的礼拜寺全疆仅此一家。高低礼拜寺远看不为所动,实则小巧玲珑。这里是供附近穆斯林日常礼拜的场所。大多在清晨,可看到虔诚的穆斯林信徒。
寺内停放一具用不锈钢制成的送葬用具,维吾尔语:“吉那子”。按维吾尔人的丧葬习俗,尸体全身洗净,用白布缠裹,安放尸架(吉那子)上,抬着吉那子先去清真寺请伊玛木或阿訇为死者念经、祈祷,然后,由亲属和友人以及众多送葬人群抬着吉那子去墓地安葬。葬礼结束,要在人死后的第三天、第七天、第四十天和周年举行“乃孜尔”。乃孜尔期间,客人分别被安排在两个房间,男女分别接待,屋里不播放音乐,也不许说话和高声谈笑。
加满清真寺
加满清真寺始建于公元1873年,是一所三合院式建筑,由近百米长的前廊和后殿组成,62根立柱由62位能工巧匠精雕细刻而成,其木雕图案和彩绘花纹没有一根是相同的,堪称维吾尔木雕艺术的奇葩。在星期五(居玛日)和伊斯兰重大节日“古尔邦节” 、“肉孜节”期间,这里会有大量的穆斯林群众聚集。
加满清真寺的21个拱拜运用了物理学的原理,阿訇在里面念经,外面的人可以听到,起到自然扩音的作用。
讲经堂
陵园最早的建筑,是当时玉素甫霍加和阿巴克霍加讲经的地方。讲经堂分室内和室外两部分,冬季在室内讲经,夏季在室外讲经。室中央安放有一块椭圆形,长约30公分呈青白色点状花纹的“圣石”,据传这块“圣石”有祛病驱邪的功能,谦敬、恭顺的信徒抚摸“圣石”后,都能得到平安和幸福。
香妃歌舞果园
香妃果园与主墓室一墙之隔,占地面积约15亩,园内集万家果木之名优,荟萃了喀什众多果品良种,有酸梅、巴旦杏、无花果、核桃、葡萄、木瓜、樱桃、桑树等。您在此一边品尝葡萄瓜果,一边观看民族歌舞,同时还可以和演员互动,共同表演精彩的节目。
“金花银叶”
据民间传说,香妃出生时体有奇香,以后沐浴沙枣花,遂香气袭人,所以被称为“伊帕尔汗”意为香姑娘。香妃远嫁京城后,难解思乡之苦,乾隆皇帝于是派人历时数年,将沙枣树从西域移植京城,从此,“金花银叶”成为美与传播美好爱情的见证。
气势恢宏的主墓室
清乾隆二十五年(1760),清高宗颁旨对该墓的管理作出规定:“可派人看守,禁止樵采污秽。其应行修葺分列,并著官为经理,以昭国家矜恤之仁。”阿古柏入侵新疆后,为了以宗教麻痹群众,不惜花费巨款,费时四年,对此墓扩建修缮,于1874年方才完工。但饶有兴趣的是,阿古柏在库尔勒暴死后,曾埋尸西边的小树林中。
“香妃墓“之称,始于清朝末年。传说香妃本命买木热·艾孜姆,自幼体有异香,被称为伊帕尔汗(香姑娘)。作为阿巴克霍加第四代重侄孙女的她,后被乾隆皇帝选为妃子,号称“香妃。”因不服京城水土病故,由124人抬用棺木,历时3年运尸回乡,埋葬在此处。现墓中存驮轿一乘,就是当年从京城运尸的明证。
主墓室又名拱佰孜,为陵园主体,坐北朝南,位于陵园东部。是全疆最大的穹顶式建筑,也是新疆最为宏大精美的陵墓。陵墓四角各立一座半嵌在墙体内的巨大砖砌圆柱,柱顶又各有一小“帮克楼”,四周墙上全用苍绿色的琉璃砖贴面,间以黄、蓝二色瓷砖镶嵌,瓷砖表面绘有彩色图饰与阿拉伯警句。整座陵墓宏伟壮观、庄严华丽,在蓝天的映衬下,给人一种浓郁的神秘感,常使游客流连忘返。
在解放前,陵墓被严重破坏,原墓前乾隆钦赐的匾额和墓顶上纯金镀就的月牙(约重50两),都被人窃走,整座陵墓也破败不堪。解放后,人民政府多次拨款,对陵墓加以保护和修缮,使这座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老建筑群焕然一新,成为喀什的一大亮点。
主墓室正门朝南,墓室内高敞明亮。正中离地半米多高的平台下,埋葬着阿巴克霍加及其家族5代72人。按照伊斯兰传统,高大者为男子,小巧者为女子,更小者为夭折的孩子。中央挽一束红花的就是17世纪新疆伊斯兰教“白山派”首领阿巴克霍加,旁边挽一束绿花的是他的父亲,著名的伊斯兰传教士玉素甫霍加。香妃冢在前排右侧,墓冢的标志比较小,不占中心位置。香妃墓的形状比较特殊,既不像女性墓那样纤巧细长,也不像男性墓那样粗大,而是介于两者之间。顾一樵《南疆杂咏》:“香风十里安魂出,千载琵琶骨自香。”说的就是此小冢。
主墓室是维吾尔伊斯兰风格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。主墓室底面横长35米,纵深29米,通高26米。整个建筑是用稻草泥和土坯修建而成的,外面粘贴琉璃砖的是用石膏、鸡蛋清以及果汁等调和而成的,没有使用一根木头,喀什是地震多发地带,香妃墓已经伫立三百多年。墓室顶部,中央是一个半球形的圆拱,直径达17米。中间的大穹顶分别由下面四个尖形的拱支撑着,再由里面的三个小拱支撑着外面的四个拱,起到了分解压力的作用。这种建筑方式充分利用了几何学和力学原理。墙体的厚度达5米,墙体中间有一条通道可以通向建筑顶部,还可以在墙壁里面转一圈出来,为了安全起见现在已不为游客开放了,只起到通风的作用。
景区的主体建筑——主墓室,它是全疆最大的穹顶式建筑,整个建筑为长方形,建筑的四周各立一座半嵌在墙体内的砖砌圆柱,柱顶又各有一小“邦克楼”(即召唤礼拜的小楼)。这四楼一拱和上面铁柱高擎的五弯新月,造型和谐,使整个建筑物显得格外庄严峻拔。四周墙壁从上到下全都用深绿色琉璃砖贴了面,上面绘有彩色图饰与阿拉伯文古兰经警句。这些琉璃砖是300多年以前烧制的,遗憾的是现在这种砖的烧制工艺已经失传了,建筑外表脱落的部分也就无法用同样的砖进行修补了。不过现在北大、清华的教授已经在规划维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