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看穆斯林古尔邦节的“古尔邦艾特”活动。(聚礼)

早上8:30分,我们一行人摸黑往阿帕克霍加麻扎走,一路上可以看到四方而来的,前往清真寺礼拜的穆斯林群众。10:00 我们进入香妃墓,看到高低礼拜寺以及加满清真寺内的男性穆斯林越聚越多,那些远道而来的穆斯林,由阿訇带领,一路上每走七步念一次经,一直到进入清真寺。在礼拜的人群中,可以看到一些白须髯髯的老者,拄着拐杖,由年轻人搀扶着前往清真寺做礼拜。
许多男性穆斯林都带着礼拜用的小毯子,他们按照进寺的先后顺序,从前到后依序排开,加满清真寺的林带以及走道里都挤满了前来做“古尔邦艾特”的穆斯林。
“古尔邦艾特”是穆斯林一年一度的古尔邦节的礼拜活动。(也叫“聚礼”)这一天,全世界的穆斯林都在同一时刻面向麦加礼拜。(具体时间依据古尔邦节所处的季节的不同而不同,也就是是说,礼拜的时间不是固定的。)2007年“古尔邦艾特”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0:30分。
十点过后,紧邻香妃墓的公共墓地,可以看到女性穆斯林到墓地给逝去的亲人扫墓。她们整理整理墓地,然后铺上毯子,面西跪拜,颂念古兰经,请求真主安拉保佑死者,赐福生者。随后拿出带来的小米(或大米)撒在亲人墓包的四周,供鸟儿啄食。
10:30分,毛拉开始召唤穆斯林礼拜。高低礼拜寺和加满清真寺内外以及林带里都跪满了人。毛拉开始念古兰经,随着毛拉从麦克风里传来的声音,全体穆斯林站立,跟随毛拉做三次召唤动作(两手张开放在耳旁),毛拉念古兰经,然后,穆斯林鞠躬弯腰,停几秒中后,跪拜两次,再站立听毛拉念古兰经。随后再重复鞠躬弯腰和跪拜的动作,最后跪在毯子上听毛拉念经。整个礼拜持续半个小时左右。
在毛拉念古兰经的时候,聆听的穆斯林会不时地低声附和。在清真寺的角落边缘等不起眼的地方,以及香妃墓主墓室的后方,也有一些年长的虔诚的女性穆斯林和男性一同做礼拜,一些小孩子也随家人一同到清真寺,(根据传统,做“古尔邦艾特”前,穆斯林要大净(全身沐浴),女性穆斯林不能进入清真寺和男性穆斯林一同礼拜。礼拜时,男性穆斯林要戴帽子,女性穆斯林戴头巾。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,也可以看到不戴帽子的做礼拜的男性穆斯林。)
10:50分,礼拜结束,穆斯林纷纷走出清真寺,回家宰羊,走亲戚,欢庆古尔邦节。

加满清真寺的聚礼
加满清真寺是喀什第二大清真寺,聚礼的时候,会有1-2万人在这里礼拜。加满清真寺的后门,会跪着一些人乞讨,礼拜后,人们通常会从后门离开,也通常回会准备一些零钱给他们。
“迪米代苏”:礼拜后,会有穆斯林手里拿着食物,请阿訇、阿吉或德高望重的人在上面吹一口气,用意乞福,或者给家里的病人吃。有钱的人还在请阿訇来家里念经的时候,专门准备一些食物,做“迪米代苏”

甘肃、青海、宁夏的回民来香妃墓朝拜,送福布
甘肃、青海、宁夏的回民会一家大小在“古尔邦节”以及“肉孜节”来香妃墓朝拜,送福布,礼仪相当隆重,据他们介绍在他们的经文中专门有一个章节是阿巴克经。他们进到墓室后,会摸着每一个墓的墓布哭,所进献的福布有各种颜色,有些上面有经文,还有的周围缀有铃铛、金元宝、香包、香荷包等小挂件。不过,最多的是白色、墨绿色。随后,他们会在墓室后做礼拜并在围墙外杀羊分给周围的穆斯林,或者给围观的群众散钱。而吉尔吉斯的老太太通常会送白色的福布,不搭在墓上,而是搭在苏黛香(迪里夏提 汗尼木)坟前的栅栏上。

一墙之隔的公共墓地

一、代代相传的星期四扫墓
每当星期四,当地的人会到与阿帕克霍加墓——香妃墓相连的公共墓地(原来在主墓室前方,1978年后逐步迁移到现在的位置),为逝去的亲人扫墓。

二、维吾尔人的葬俗
维吾尔族遗体都是葬在离地面以下2-3米的位置,伊斯兰教讲究生不带来死不带去,没有任何陪葬物品,维吾尔族的墓包很像一个摇篮的形状,穆斯林们出生后躺在摇床里长大,所以死后也要躺在摇床里。穆斯林的葬礼讲究速葬,尸体不过夜,在下葬前先将死者净身,男子用白布裹三层,女子则裹五层,由阿訇念过经后送往墓地下葬,送葬的时候女子是不允许进入墓地的。
主墓室东墙外麻扎,条形墓是单人墓穴,男人的形状高大,女人小巧,像“窝头”的是家族合葬墓(男人与男人合葬,女人与女人合葬)墓葬的方向都是南北向,尸体的方向是头朝北,脚朝南,脸朝西麦加的方向。伊斯兰教认为死后夫妻关系就自然解除,所以夫妻坚决不合葬。
当地还有一个习俗,家里如有病人会买活鸡、活羊,在主墓室东侧杀了,血流在地上,祈祷福祉,攘除灾祸。现在还有人在主墓室的外墙边上杀斗鸡,鸡头、鸡血都会留在那里,肉则分给穷人。

穆斯林的墓穴一般深3米,宽2米,长2米。男子裹三层白布:缠头,长衣、长裤。(白布用手缝制成衣衫),女子裹五层白布:头巾,长衣、长裤、胸衣、短裤。(女子为什么要穿胸衣?因为抬尸时,不允许身体晃动,而穿胸衣起到了固定的作用。所以传统的穆斯林一定要用人抬进入墓穴,而不用车运送尸体。人死7天后过“乃孜”,请阿訇到家里念经,亲朋好友会到死者家里慰问,并送些钱物。
在新疆,维吾尔族的门一般都不朝西开,因为那是麦加的方向。喂牲口的槽也不放在东面,也是相同的道理。
胡西克贝克比格喀什噶里墓:位于浩罕乡1村4组,建于17世纪,占地48平方米,他是阿帕克霍加的总管,著名诗人。

肉孜节聚礼。
星期五礼拜。